本网讯(通讯员刘承武 杨钰涵 摄影周 俊)为切实提升新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与能力,筑牢校园安全防线,9月15日下午,保卫处与电子信息学院在黄家湖校区千人报告厅联合主办“电信诈骗安全教育——大学生反诈指南必修课” 专题交流会。本次活动聚焦电子信息学院 2025 级全体新生,旨在通过分享保卫处和电子信息学院在反诈领域的经验做法,为同学们的大学生涯精准扣好“安全第一扣”。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大学生因社会经验相对薄弱、对网络风险认知不足,已成为不法分子重点觊觎的目标。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保卫处主动携手在信息与技术领域具备专业优势的电子信息学院,共同策划了此次安全教育活动,并将其纳入新生入学教育的核心环节。 这一举措,充分彰显了学校对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网络信息安全的高度重视与责任担当。
活动现场,电子信息学院辅导员胡照鑫首先围绕当前数字化教育发展趋势及学院学科优势展开介绍。他指出,随着 AI 技术的快速迭代,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从早高峰用手机预订外卖,到学习中在云端传输文件,再到傍晚与远方家人视频通话,数字生活的便捷背后,潜藏着诸多看不见的风险。“有人因点击一条‘中奖通知链接’,银行卡余额瞬间清零;有人因蹭了免费 Wi-Fi,手机通讯录、私人照片被悄然盗取……” 胡照鑫通过这些真实案例警示同学们,守护数字家园、保护个人信息不被窃取,既是每一位师生的迫切需求,更是不容推卸的责任。

随后,保卫处刘承武老师结合自身多年防诈骗安全教育工作经验,与同学们展开面对面交流。他简要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基本原则及修正草案核心内容,随后以近期高校内发生的真实诈骗案件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电信诈骗的严峻形势,详细梳理了我校高发的诈骗类型,并重点针对 “冒充 QQ 好友借钱”“游戏账号交易”“刷单返利”“演唱会门票交易” 四类典型诈骗场景进行案例拆解,让同学们直观了解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此外,刘承武老师还特别分享了迎新阶段保卫处处置接触类推销的工作成果:期间共查处 12 起校外人员违规入校推销事件,成功为 4 名学生挽回经济损失。他呼吁新生:在网络空间中要坚决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开盒、不网暴”,严格守护个人信息,绝不外借电话卡、银行卡;对于 “帮违法视频刷点赞、控好评”等所谓“兼职”,要坚决抵制,切实履行安全义务,携手共建平安校园。

整场交流会气氛热烈、互动频繁。为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刘承武老师创新采用“播放本校学生自制短视频+拆解真实案例+有奖问答”的形式,对积极参与互动的同学,现场发放武汉科技大学文创礼品作为奖励。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模式,不仅让现场氛围持续升温,更引导同学们主动学习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与防范技巧,深刻意识到 “保护个人信息” 的重要性。面对 “推销扫码领资料”“介绍高薪兼职” 等情况,必须牢记 “三不原则”:不理会、不扫码、不转账,真正树立起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确保 “指尖安全”。

“以前总觉得诈骗离自己很遥远,听完讲座才发现,陷阱可能就藏在日常的每一个小细节里。尤其是老师们分享的游戏账号交易诈骗案例,太有警示意义了!回去之后,我一定要和室友们一起好好研究下防诈骗知识。”电子信息学院 2025 级新生张同学在活动结束后,由衷感慨道。
此次“反诈必修课”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学校各部门协同育人、守护学生安全的典范实践,更为新同学们注入了一剂高效的 “防诈疫苗”。同时,活动进一步构建了保卫处与学院联动宣传网络安全教育的全新模式,为打造平安、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审稿:杨建国)